徐甯甯,現任PP电子市文化和旅遊研究院副秘書長、22旅遊治理創新實驗班班主任。曾獲PP电子學院先進教師稱號。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浙江省婦女聯合會課題1項,PP电子市哲社1項,校級教改項目1項,參與國社科、國自然、浙江省軟科學重點項目、文化和旅遊部課題等20余項。主持橫向課題2項,參與橫向課題等20余項。發表中英文學術論文10余篇,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並多次獲得優秀論文,編著《民族旅遊社區參與機制的實證研究》等。
以愛育心,以誠育人

魯迅曾說過,教育根植于愛。徐甯甯老師用心關愛學生,與學生相處融洽,被他們親切地稱爲“甯甯姐”。每逢節日,徐老師都會在班級群爲學生發放祝福,中秋節時也會爲每位學生准備月餅,讓學生能夠以校爲家,專心學習。在學生軍訓的時候,徐甯甯老師會爲每位學生准備飲品,用心靈的甜蜜取代身體的勞累,幫助他們消除疲憊,更好地適應新環境。即即是有學生轉專業了,徐老師也不會停止對學生的關心,她曾幫助轉專業學生把行李從椒江校區運送到臨海校區。
在學習方面,徐甯甯老師更是從專業教師的角度不遺余力地給予學生要领與力量。她會經常和學生們相聚,傳授一些跨專業跨領域的學習經驗,拓寬學生的視野,完善學生的認知。面對在學習上遇到困惑、陷入迷茫的學生,徐甯甯老師都會單獨找他們進行談心談話,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與此同時,徐老師也會邀請有經驗的學長學姐爲學生傳授參與競賽、考證考研等方面的經驗,讓學生的學習越发有的放矢。
築牢基本,育人有道

帶領學生參與仙居稻田音樂節項目
作爲班級學生的專業教師,徐甯甯老師秉持著“寓教于樂,融學于趣,化教于心”的教學信条。
首先,以課堂遊戲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加課堂擡頭率。徐甯甯老師會結合密室逃脫、幸運盲盒等遊戲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也會用抽獎的方式讓他們自由選擇課堂作業。在徐老師的課堂上,學生學得近知識,也放得下手機。
其次,以行业案例提高学生兴趣度,增加课堂活力。徐老师在教學历程中会引入富厚的旅游行业前沿信息,让学生能够对行业生长现状有最新的了解。除此之外,她也会把一些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案例,让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理论背后的寄义。
最後,以公正公正增加學生行動力,夯實課堂意義。徐甯甯老師通常會接纳“雙評”這一課堂評分模式,評分由多位老師、小組學生代表配合完成,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同時,有效保證課堂公正。
徐老師穩紮穩打的事情思路使得班級在各方面都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入校以來,學生積極參加國家級和省級專業實踐競賽,榮獲第二屆“兩山杯”大學生鄉村振興大事決賽一等獎1項、“建行裕農通杯”第六屆浙江省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二等獎1項。班內學生獲評省政府獎學金,榮獲校級三好學生、校級優秀學生幹部、校級優秀團幹部等榮譽稱號,擁有國家級科研項目立項1項,校級科研項目立項2項。
學正爲師,身正爲範
通过“双向导师,三轮驱动”的专业实践教學模式,徐宁宁老师专注于培养学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服務地方文旅的奉獻精神。每個學期,她都會組織班內學生赴溫嶺、仙居、天台、臨海等地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跻身文旅發展前端,提升其業務能力和實踐技术。
同時,徐甯甯老師積極投身地方文化傳承與發展,帶領學生深度參與PP电子文化標識彙編課題。她組織學生走訪古街老巷,探尋曆史遺迹,通過親身體驗和實地調研,學生們不僅加深了對PP电子本土文化的認知,更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地方認同感和文化自信。此外,徐老師還帶領學生走進山區縣鄉村,投身“微革新、精提升”工程。他們在現場配合策劃了別開生面的稻田音樂節,從內容統籌到節目編排,從宣傳推廣到現場部署,學生充实發揮專業特長,設計出獨具匠心的音樂節打卡點,爲鄉村文旅發展注入青春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徐老師還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文旅大康健産業學院的系列實踐活動。她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企業,深入基層,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並通過實地調研、數據分析、方案設計等方式,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學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更引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他们未来投身地方建设奠基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