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 |
譜學表征對Cu催化CO2電還原碳-碳耦合機理的淺析 |
報 告 人 |
北京大學 常曉俠副研究員 |
報告时间 |
2025年1月5日(周日)10:00 |
報告所在 |
椒江校區B號樓201會議室 |
報 告 簡 介 |
報告内容簡介: 利用清潔電能,通過電催化將CO2或CO轉化爲烯烴、醇類等化學品,對助力“碳中和”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碳-碳耦合過程對多碳(C2+)産物的生成起著決定性作用,其机理解析對C2+産物的高效制備至關重要。我們利用原位外貌增強紅外光譜測試了CO在Cu外貌的吸附等溫線,同時發現C2+産物的生成是一級轉變爲零級的反應。基于此,團隊提出:外貌共吸附COad與H2Oad的加氫反應爲C2+産物生成的決速步驟,且兩者的競爭吸附導致了反應級數的轉變。同時,考虑到對三碳(C3)産物生成机理的解析另有所欠缺,本团队接纳了在CO還原中引入乙醛分子的战略,通過13CO和氘代乙醛的添加,並結合核磁共振譜證明了兩者能夠發生耦合並生成C3産物,且CO通過攻擊乙醛分子中的?CHO實現?CH2OH基團的生成。在原位光譜的輔助下,本團隊提出:少量乙醛經過脫氫,吸附在外貌形成?COCH3中间体,其可與COad耦合生成C3産物,同時也可加氢生成C2産物,因此是决定C2和C3産物漫衍的要害中间体(基元步骤)。 報告人簡介: 常晓侠,北京大學化学與分子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国家外洋高条理青年人才(外洋优青)。2018年于天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師從鞏金龍教授;2018-2021年于美国特拉华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相助导师徐冰君教授。主要从事(光)电催化反映体系的设计與机理研究,电化学界面的原位表征以及高效反映电堆器件的开发與应用。主持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等;任《物理化学学報》青年编委,Sci. Adv., Nat. Commun.等期刊審稿人;曾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可持續發展青年創新獎卓越獎、中國化工學會“化工與质料京博博士论文奖”、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美国化学会化学文摘社“SciFinder未來領袖”獎等。發表論文80余篇H因子43。 |
承辦學院 |
质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發布日期 |
2024-12-30 |
歡迎廣大教師、學生參加! |
文:刘白白 / 图:无 / 审核:缪鸣安 / 责任编辑:孙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