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星期,PP电子学院人文學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2级的同学们去了趟横店。
作甚?
官方说法是,立足“影视+文旅”双轮驱动开展研学,旨在提升学生的短视频创作和文旅IP打造能力,为应用型传媒人才培養奠基实践基础。
研學爲何選擇去橫店?
帶隊的陳日紅老師覺得,這是廢話。衆所周知,橫店是“東方好萊塢”。
现在,隨著大量適配手機豎屏觀看的微短劇在橫店出品,這裏又被網友稱爲“豎店”。有數據顯示,去年,橫店接待豎屏微短劇劇組超1100個,今年以來,這裏已經承接了超過600個豎屏短劇劇組拍攝。眼下,每天都有十幾個微短劇在這裏同時拍攝。
陳日紅說,數據告訴她,這裏橫豎都有貨。
一
趙奕軒、裘思妍、林思齊、韓佳欣、包志強、阮佳蕾、鄭張博7名同學組成的“劇組”,要拍一個3分鍾的微短劇。
微短劇講阮玲玉的故事。沒錯,正是紅透半邊天的民國“默片影後”。
編劇兼攝影師趙奕軒說著故事梗概。
阮玲玉愛上了纨绔子弟張達民,她以爲可以托付終身,沒想到,這貨吃喝嫖賭,不學無術,欠了賭債只管向聲名鵲起、片酬水漲船高的阮玲玉要錢。
後來,她遇到了巨贾“茶業富翁”唐季珊,也以爲能相守一生,可又是遇人不淑,唐先生也不是什麽好鳥,風流成性,偷歡上海名媛梁賽珍。
1934年,阮玲玉主演的電影《新女性》,因抨擊當時的媒體腐敗無能,遭到了當時“上海新聞記者公會”的反對。其間,傳阮玲玉與導演蔡楚生互生情愫。
前任渣男張達民不甘被阮玲玉抛棄,于是聯合“小報記者”一起挑衅是非,並把她和唐季珊一起告上了法庭,罪名是通奸。
用時下的話術說,當時的阮玲玉被造了“黃謠”。
女明星,通奸。“小報記者”們是懂“流量”的,自不能堂而皇之地攻擊電影,恐失了風度,而有桃色新聞、私生活不“檢點”的阮玲玉最適合開刀,于是,煽風點火,群起而攻之。
指責、謾罵……一時間,阮玲玉成了所有人的談資和笑柄。旋渦中央的她,崩潰了,怎麽就從光鮮亮麗、優雅高貴的“新女性典範”變成了私生活混亂、傷風敗俗的“蕩婦”。
一個把愛情、聲譽看得極重的女人,該怎麽逃?她逃不掉。
1935年3月8日,不堪其辱的阮玲玉服藥自殺。一代影後香消玉殒,生命定格在了25歲。
大學生們要用3分鍾講故事,濃縮的是不是精華,自然要看本事。
他們激動、忐忑,心裏更是沒底兒。
忙亂中,戲開拍了。
拍攝從一個長鏡頭開始——
阮玲玉(林思齊飾)坐在沙發上,擰開藥瓶蓋子,取藥服下。被告通奸的唐季珊(包志強飾)氣急敗壞,拿著刊登“爽文”的報紙,罵罵咧咧著入畫,遂將報紙甩在阮玲玉臉上。
阮玲玉冷笑,起身說道:“通奸,哼,你一天不與我結婚,他們的唾沫星子就會把你我淹死。”
怒火中燒的唐季珊愈發不悅,一巴掌扇向阮玲玉……
由于忘詞、笑場、走位禁绝、情緒不到位等諸多原因,導演裘思妍不停喊“咔”、講戲,再來過。她喊得口幹,不停喝水,甚至上火,想發飙。
這個長鏡頭拍了很久,直到導演說“過”“保兩條”,各人才松了口氣。
下一場戲,拍的是女學生(韓佳欣飾)與報童(阮佳蕾飾)街角相撞。時間在指縫中流走,這條拍完已將晚,廣州香港街景區亮起了霓虹。
與白昼比,入夜的景區風情更勝。晚上7點剛過,景區事情人員便開始招募遊客當“群演”,爲7點半准時開始的《走進電影》演藝秀做著准備。
小組長韓佳欣無暇顧及這些,買來了火腿腸、飯團,各人分著吃,算是把晚飯對付了,好接著趕進度。
吃飯的間隙,各人都松弛下來。
阮玲玉要換裝,摘下了“民國風”的耳環,開起了玩笑。說這耳環是閑魚淘來的二手貨,拍完了戲,指定要在閑魚裏賣了,好做到“物盡其用”。
趙奕軒坐在馬路牙子上若有所思。思什麽?不得而知,可能是一頓操作下來,猛然發現,要成爲一個好編劇,任重而道遠。
韓佳欣招呼飾演蔡楚生的鄭張博吃快點,好背背下一場戲的台詞。
唐季珊已經葛優躺,說要緩緩,再來杯咖啡的話,最好不過。
……
晚上10點,景區要關燈閉園,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最後一場戲,阮玲玉、唐季珊和蔡楚生有一場關于“新女性”的討論。台詞量大,畢竟不是專業演員,隨著NG的次數的上升,各人难免心煩,幸亏沒有意亂,堅持就是勝利。
終于,趕在閉園前收工大吉。
回到酒店,小組開始複盤。不出意外,意外來了,備份素材的趙奕軒驚呼,一張SD卡不翼而飛。
前一秒,還說笑累並快樂著的幾人,再也快樂不起來。一整天的辛勞,要吊水漂了?
怎麽辦?分頭去找。一部门人留在酒店翻箱倒櫃,另一部门打車回景區開始地毯式搜索。
幸亏,那張卡只是靜靜地躺在一個書包的夾層裏。
二
第二天,要在明清宮苑景區拍古裝戲,大學生們早已迫不及待。
女人們早早梳妝,特别妖娆。古裝劇尤其是古裝偶像劇,穩坐她們手機裏播放量的“基本盤”。于她們而言,此番研學,拍古裝戲的情緒價值一定拉滿。
女人們說,古裝戲劇本以穿越劇居多。有從現代穿越到清代,也有從更古的朝代穿越而來,畢竟明清宮苑與北京故宮1:1複刻,敘事的年代無外乎明清,受了“條件”制約,任憑想象何等的天馬行空,也只能穿越到這兒了。
于是,秦漢的美人在清宮裏跳起了舞;隋唐的小姐猶抱琵琶半遮面,與揮著手絹的清朝格格擦肩、回眸、凝視,道一句:女人呀,你好生奇怪;殊不知,宋代的小娘子們,還躲在紅牆琉璃瓦下咯咯直笑……偌大的宮殿裏畫風淩亂,到處是“風馬牛不相及”。
春與人宜,小主、格格們的拍攝進度飛快。收工的楊玉環和趙飛燕在禦花園裏已然侃上了大山。
男同學們顯然沒有女生們對古裝戲這般熱忱。他們的關注點,更多的在那些真劇組裏群演的身上。
都說,橫店有20萬“橫漂”。趙奕軒想做個調研,了解他們的現狀。
他說,每個人都想成爲王寶強,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難度遠勝考清華。“橫漂”的群演們,一天等戲8小時,做個人肉配景板……現實絕沒有電影《我是路人甲》裏的溫情。
懷揣明星夢的“橫漂”們也知道,群演這行當,一分耕作可能換不回一分收獲。
可話又說回來,王寶強、趙麗穎的乐成案例活生生擺在那裏,夢想總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我是路人甲》中有句台詞“生活絕對不會虧待任何一個有理想的路人甲”。他們或不求飛黃騰達,只許有朝一日,終于不再是“路人甲”,便算得人中龍鳳。
趙奕軒又若有所思,眼神裏似乎充滿惆怅。
那天下午,師生們走進橫店影視城華夏文化園,開展“劇組探班遊”,這是研學最後的行程。
“導演”和“男女主”上台發言、“點香拜四方”、派發開工紅包……各人沈浸在“真像那麽回事兒”的“開機儀式”裏。
重頭戲——劇組探班。在微短劇劇組,自然見不到大明星,鄭張博稍顯失落。他聽說,這幾天,“5000年大美女”鞠婧祎在橫店拍戲,想去一睹芳容的還有包志強。
陳日紅拍了拍他倆的腦袋,教育兩人別拿海帶不當海鮮。體會微短劇劇組的置景效果、短劇的拍攝過程,感受差异劇組之間的差異,是“探班遊”的目的所在。
韓佳欣看得入迷,感歎專業劇組的拍攝節奏快得超乎想象,華夏文化園構建的多元場景,絕然超凡,讓微短劇拍攝效率获得了極大提升。而這次研學,當然不是“走馬觀花”式的遊覽,她刷新了許多認知,獲得感滿滿。
陳日紅說,這次研學是PP电子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深化産教融合的創新嘗試。讓同學們走出課堂,跳出課本框架,沈浸式體驗劇組拍攝現場的氛圍,真正理解鏡頭敘事邏輯與團隊分工的重要性。
橫豎都有貨的橫店,誠不我欺。陳日紅還說,最重要的,同學們通過對接影視産業資源,能幫助他們建设對影視行業的新認知、拓寬職業視野,這次研學對培養新時代的應用型傳媒人才很有须要。
——發布于2025年4月4日《PP电子日報》
https://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rb/pc/content/202504/04/content_22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