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校概況
黨政機構
教學机构
人才培養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國際教育
  • 繼續教育
隊伍建設
  • 人才政策
  • 招聘信息
招生就業
  • 招生信息(本科生)
  • 就業服務(本科生)
  • 招生信息(研究生)
  • 招生信息(國際生)
相助交流
  • 國際相助交流
  • 地方相助交流
媒体 · 聚焦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聚焦 > 正文

椒江:人才新机制 都市新生长

新聞來源:PP电子日報點擊數:更新時間:2025-03-28

人才大顯身手,都市方能大有前途。

3月26日下午,椒江區兩大人才新機制“同軌並行”發布。

——《椒江區“青椒築夢”青年入鄉行動實施方案》及《椒江區青年入鄉同行十條(試行)》支持政策,向廣大青年人才發出誠摯邀約,與鄉村共成長。

——《椒江區校企人才“流動共享”行動實施辦法》,在全省優先探索校企人才“流動共享”機制,力圖买通高校、科研平台與企業創新資源壁壘。

人才因城而來,都市因才更興。這個春天,椒江區發布人才新機制,開啓了都市發展新紀元。

青年入乡筑梦 激活生长“引擎”

駛一艘小船,徜徉在春日的古村美景中,20分鍾後,即可抵達春上村樹餐廳。3月25日,這家位于椒江區橫河陳村的新店,正式進行“開船”儀式。

“三面環水的古乡村,給了我無盡的創業靈感,就連這木船也是和村裏老人租借的。”东家段國慶笑著介紹,店裏設計古色古香,屆時將不定時開展用船接客入店活動,讓餐廳和古乡村相互成就、互爲風景。

作爲土生土長的椒江人,段國慶曾在上海經營餐廳,也在老梁坊、東商務區擁有自己的餐飲品牌。去年,因看好橫河陳村“田園牧歌”式的環境,段國慶一舉投入百萬元資金,曆經10個月的裝修和准備。

如今,周末座無虛席的熱鬧場景,更增添了他入鄉築夢的信心。

“此次新發布的青年入鄉行動,將積極整合各類優質資源,特別是橫河陳村、章安老街、大陳島梅花灣等特色推薦點位,爲青年在鄉村發展提供越发廣闊舞台。”椒江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李輝介紹。目前,首批18家入鄉點位已就緒。

“太好了!如果切合政策的話,裝修費用我就不用‘悠著’投入了。”南北街一號店鋪东家蔣海萍年紀不大,卻已創業11年。此次,她已投入20多萬元,计划在老街新建一家創意手工店鋪。

讓蔣海萍興奮不已的扶持新政,正是《同行十條》,其在創業補貼、裝修補貼、場租減免、創業帶動補貼、貸款貼息、鄉創基金支持、創業輔導、宁静保險、“一件事”審批、評先評優等10個方面給予入鄉青年全方位支持,以真金白銀、真情實意護航青年逐夢鄉村。

一個個煥新的村莊,一條條優待的政策,吸引著越來越多青年擁抱“田園牧歌”,奔向廣袤的鄉村大地,激發“鄉村+”新引擎。

校企“共享人才” 工业“因人出彩”

産業騰飛,技術先行。只有买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人才的交流通道,才气讓人才“活水”激蕩技術創新“一池春水”。

這回,椒江依舊走在了前列。

“根據新策,我們會針對區域主導産業對各類人才、項目的需求,每年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中遴選30名左右人才,在全區企業、市內外高校及科研院所間開展‘流動共享’。”椒江區人社局局長尹貴龍介紹。

徐枝新來自浙江科技大學,2021年起就被傑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聘爲高級別專家,主要從事與縫制設備控制器相關的電機驅動算法研究。目前,他研究的幾個産品或已投産或正在小批量試産。這些産品進一步插上“自動化翅膀”,節省了人工成本,促進企業降本增效。

城有所呼,才有所應。在他看來,“椒江區鼓勵高校教師入企業,帶著知識走出象牙塔,爲企業解決實際技術難題的形式很好。”希望借著這股政策“東風”,成爲首批“科技副總”,下一個五年,繼續爲PP电子縫制設備自動化水平的提升添磚加瓦。

新策中,高校、科研院所选派的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相应地,企业选派的人才,则到高校、科研院所担任“工业教授”,开展实训指导、人才培養、科研相助等事情。

順毅股份有限公司是椒江“老牌”企業,研發中心負責人郝樹林現已在浙工大、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擔任産業教授。他的切身感受是,“此舉既是人才技术的‘出圈’,也是教育的‘破題’。”

校企“共享人才”,産業“因人出彩”。朝著這張藍圖,椒江希望依托一系列資金、人才公寓、評先競優方面的政策扶持,構建“企業出題、平台院校解題、産業轉化”以及“人在高校、幹在平台、轉化在企業”的協同發展新模式。

城才“双向奔赴” 共植生长沃土

2024年,椒江區新增大學生超萬名,全市領先;新增博士26名,同比增加1倍以上。青年人才用腳投票,奔向椒江這方發展與創業創新熱土,大展身手。

PP电子学院藥學院的吕中原,现兼任椒江区启臻合成生物技术研究院的技术卖力人,就是无数“追梦人”中一员。

“我們正在买通合成生物學與産業對接的‘最後一公裏’。”這幾日,呂中原忙著幫助企業穩定菌種生産性能、優化工藝技術參數,通過在項目落地現場微調參數,讓菌種“因地制宜”生長,更好推動免疫抑制劑他克莫司項目在華北制藥實現産業落地投産。

吕中原,“中原”二字取自他的家乡河南。2007年硕士研究生结业后,曾在海正药业事情三年,后回抵家乡就业,再到浙江大学读博深造。没想到,兜兜转转,最终照旧选择回到椒江,担任PP电子学院藥學院专任教师。

“作爲醫藥之都,椒江前瞻性建设啓臻合成生物技術研究院,就是爲了進一步结构合成生物相關産業。有幸參與其中。”呂中原認爲自己與椒江結緣,是一場城與才的“雙向奔赴”。

除卻宏觀産業配景,大多數人才感同身受的,更多的是椒江引才的拳拳之心。

“我們立足自身資源禀賦和産業基礎,找准人才事情的著力點和突破口,‘量體裁衣’求實效、出實招。”尹貴龍介紹,該區已打造集就業、居住、社交、成長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微生態”,持續擦亮青年人才友好都市品牌。

同時,以真金白銀政策釋放留才誠意,全面貫徹落實PP电子市人才新政3.0和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高質量實施椒江區“引人留人”三年行動計劃。青年大學生引進切合相關條件的,最高給予40萬元房票補貼,以及最高20萬元的安家補貼。

海濱椒江,人文荟萃;不拒衆流,方成江海。期待越來越多的人才走進椒江,逐夢遠航。

——發布于2025年3月28日《PP电子日報》

https://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rb/pc/content/202503/28/content_224737.html


文: /    图: /   审核: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