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成爲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有全國政協委員建議,要把加強和改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建設擺在思政課建設的突出位置,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在課程體系中的價值引領作用。從現實來看,大中小學思政課的確需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底蘊,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豐富新時代學校思政課的時代意蘊。而作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门,地方特色文化爲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並具有直觀性和就近性的特點,能極大提高思政課的有效性、針對性。
地方特色文化是极有价值的思政教育资源。作为在特定历史、地理、社会情况下形成的特点鲜明的文化体系,地方文化代表着一地的文化与精神风貌,具有强烈的价值认同和明显的文化标识。同时,地方文化作为学生耳濡目染的生活现实,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學的重要载体。各地具有特色的优秀文化民俗,以学生对地方文化熟悉度和热情度较高的优势为基础,以地方文化资源与教學内容、教學要领的内在融合为焦点,买通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统一性的要害环节,可以更好实现课程育人的目的。除了能大幅提升课堂教學的效果,还能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地文化的认同感。例如,江西、湖南等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有着奇特的地域亲和性优势,能有效弥补思政教材因归纳综合性、理论性而带来的柔性不足,连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形中塑造他们积极的价值观。
加速推進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程。站在培養時代新人的戰略高度,要充实認識到傳統文化教育和思政課程建設的重大意義,充实發揮高校的輻射引領作用。以落實“兩創”,實現地方特色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爲切入點,以精准融入、搭建平台、形成機制爲事情重點,使豐富多彩、鮮活生動的地方優秀文化有機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程,更好發揮其以文化人的獨特價值。
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内容选择上的科学性和使用要领上的科学性两个方面。以笔者所在的PP电子市为例,“艰辛创业、高昂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与红船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在差异时期创业事情的经验升华,已经成为今世浙江精神的有机组成部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传承革命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因。因此,引导中小学生向体现垦荒精神的前辈学习,了解他们可歌可泣的伟大事迹,就是在进行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针对大学生而言,推动以垦荒精神为引领的创新创业课堂教學革新,也有助于培养顽强不屈、奉献家国的新一代“垦荒人”。高校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将垦荒精神直接作为思政课教學的一部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课堂之外让垦荒精神贯串于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增强其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将垦荒精神贯串于思政教育教學全历程,宽大学生将对垦荒精神从单纯的认识了解深化为强烈的理解认同,进而修养优良的精神品质和名贵的家国情怀。
做好顶层设计,提升地方特色文化育人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物质文化资源,照旧非物质文化资源,在互联网技术快速生长的社会配景下,都面临着新时代、新看法的考验。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地方文化资源都适宜在思政课教學中应用。对此,教师应凭据学生身心生长和教學目标,科学选择教學内容,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需求出发,充实掘客地方优秀的特色文化,将其作为高质量的思政教育教學资源,科学掌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地方创新纪律,做到教學内容环环相扣、有序衔接。
在制度设计层面,要构建支持地方文化在思政教育中有效融入的机制体制。通过制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制度文件,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发挥、责任归属和组织实施,充实调动教育部门和宣传部门的积极性;聚合主体领悟,发挥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辐射引领作用,充实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加入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缔造性。可以建设教育、文化、旅游、文物等多部门加入的地方文化研究机构,组织文化领域专家加入思政课程创新,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景观。也可以借助地方文化网络宣传的力量,建设凸显思想性、教育性、互动性的地方文化阵地,使师生与社会各界充实交流,加深对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在教师层面,思政课教师首先要系统梳理地方特色文化,形成优秀教學案例,如从地方故事、英雄人物等提炼出生动感人的故事,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其次要将地方特色文化有机导入教學体系,把地方特色文化中所包罗的人文精神、价值看法等与教學联系起来,在思政教育教學历程中修养学生积极向上、砥砺奋进的价值观。再次是打造具有当地化特色、切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思政实践运动,实现运动育人、实践育人。
借助完善的制度、灵活的组织形式、生动的教學方式,思政教育的教學资源将变得愈加富厚,地方特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效果将更为凸显,更多学生也将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地域文化,生发出爱家、爱党、爱国的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發布于2024年4月18日《學習強國》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7448047018649647289&source=share&cdn=https%3A%2F%2Fregion-zhejiang-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29c51ed402c0a884720004&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0&item_id=7448047018649647289